近期,碳酸鋰價格持續上行。8月22日,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0.35萬元/噸至48.5萬元/噸,近5個交易日上漲4次。同日,SMM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99.5%/國產) 漲0.3萬元/噸,均價為48.2萬元/噸,突破48萬元整數關口。
多重因素助推鋰價上行
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受多重因素的影響。
在供應端,目前正處于用電高峰,我國主要鋰鹽產能供給地四川近期的限電政策,已導致上游鋰鹽減產。天風證券預計,電力相關因素將影響8月四川地區約3200噸鋰鹽產量。
SMM認為,限電帶來的供應緊張是一方面,實際供應偏緊仍是因為碳酸鋰原料產能釋放速度放緩。且對于四川廠家而言,備用電源的準備也能相應緩解限電帶來的部分損失。部分貿易公司由于碳酸鋰進價的抬升,加上公司自身運營所需成本,出貨價也水漲船高。疊加限電事件的催化和8月中下旬的采購備貨期,此次鋰價應聲上漲。
據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7月,中國碳酸鋰進口量為9,369噸,環比下行67%,同比上漲108%。進口均價方面,2022年7月,中國碳酸鋰進口均價為62,498美元/噸,環比降低3%,同比增長達878%。其中,智利進口碳酸鋰均價為67,466美元/噸,均價較6月環比小增2%。
有報道稱,智利9月份將對新憲法進行全民公投,該法律將加強對采礦業實施的環保規定,強化原住民的權利。智利礦業部長瑪塞拉·赫爾南多認為,鋰礦是“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一種戰略資源”。她近日向智利國會表示,雖然政府不具備獨立開采鋰礦的專業技術,但一定要在與私營企業組建的合資企業中掌握多數控制權。
當地時間6月1日,阿根廷聯邦稅務局公告稱,過去兩年監測到若干企業在出口鋰礦時內部轉移定價過低的違規情況,阿根廷海關總署已將碳酸鋰出口的參考價格設定為53美元/公斤,即5.3萬美元/噸,以防止出口報價過低和提高透明度。
22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發文分析稱,近兩年鋰價上漲主要是需求端比供給端更容易擴張所導致。需求端的電池產能擴張通常會更快一些,而鋰礦開采的產能擴張:第一受能評、環評、采礦權證、化工園區、尾渣處置等制約;第二,勘探和風險找礦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第三,主要礦山項目在國外,不可控因素多。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使得鋰資源供給的增長不是那么快速。
同時,崔東樹也強調,目前高昂的碳酸鋰價格實際上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求關系,因為大多數供需雙方執行的是長協價,以高昂的現貨價格來成交的只是很少一部分。鋰礦供給的實際放量存在錯配現象,導致部分時段供不應求,推漲了鋰價。資源價格趨勢性上漲,賣家惜賣、買家囤貨、中間商囤積居奇等,導致真正的供給事實上在迅速偏緊被市場誤讀為供給端可能出了問題;而電動汽車市場超乎預期的大發展似乎在印證市場認為供給不足的判斷,從而引發碳酸鋰價格扶搖直上。
本輪鋰鹽漲價潮何時休?
在消費端,來自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全球鋰產品需求穩步增長。近幾年,在電動汽車需求拉動下,全球鋰鹽需求量持續上升,其中2019年度鋰鹽需求量折合碳酸鋰當量為33.10萬噸,較2018年度增加18.94%。而從2021年開始,全球鋰產品消費量提速明顯,2022年預計折合碳酸鋰當量為53.3萬噸,相比2019年增加61.03%。
據工信部網站本月初發布的消息,2022年上半年,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和下游旺盛需求帶動下,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實現高速增長。根據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上半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超過280GWh,同比增長150%,全行業收入突破4800億元。其中,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達到32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110GWh,鋰離子電池產品出口同比增長75%。
截至目前,業內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預判數據幾乎都超過了600萬輛,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數據在三四季度還有上調的可能性。
隨著電池企業新增產能加速釋放,在下游需求高增長預期下,雖然對于未來鋰價走勢,各方預判不一,但普遍認為,今年鋰價整體將處于高點。
中國銀河證券認為,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等終端需求的強勢拉動下,鋰電產業鏈電池廠與材料廠開工率與排產計劃快速恢復,上游鋰需求邊際向好,疊加成本的推動,鋰鹽價格仍有望在后續逐步上行。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認為,短期內供需錯配不可能迅速平衡,鋰礦開采從綠地到出礦短則三五年,長則六七年,還有疫情反復、地緣政治、航運不暢、通貨膨脹、跨國集團控制等等不確定因素。更主要的是,到2025年,全球主要動力電池、鋰電池的產能規劃仍在不斷擴張,市場端包括儲能、動力電池等年復合增長率仍維持在30-60%左右。尤其是今年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機、氣候極端異常,以太陽能、風能和儲能為代表的行業市場預期和業績暴增,導致減碳和綠色能源成為優先級解決方案??傮w來看,短期,包括碳酸鋰在內的鋰鈷錳鎳等礦產資源將成為各國搶奪的焦點,戰略儲備和市場競賽應該引起中國企業家的高度關注。未雨綢繆、果斷出手,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于清教表示,國慶節前后碳酸鋰料將突破50萬元/噸,然后繼續高位震蕩。無論散單還是長協,下游新能源車、儲能、動力電池等市場越火爆,碳酸鋰的供需錯配現象就越突出。鋰電池回收方面,目前來看鋰鈷材料的貢獻量在逐步提升,但包括邦普循環、華友鈷業、格林美等大品牌企業的出貨目標基本鎖定TOP10,中小企業很難拿到貨源。
崔東樹判斷,隨著美聯儲加息效果體現,鋰價大致會在47-50萬元/噸之間,突破50萬元的概率不大?!颁嚨V資源是充足的,未來幾個月新能源車受鋰價制約不大,銷量將持續強勢增長?!?/span>
金銀河(300619)鋰電設備事業部總經理李小云認為,碳酸鋰預計仍將高位維穩,“目前47萬元/噸-50萬元/噸的價格,在需求支撐下,預計可以持續到明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供應預計有所緩解,碳酸鋰價格區間預測會在38萬元/噸左右,到2025年價格有可能下降達到30萬元/噸左右?!?/p>
高盛預測,今年鋰價均價約5.4萬美元/噸(約合人民幣36.2萬元/噸),2023年將降至1.6萬美元/噸(約合人民幣10.72萬元/噸)的水平,跌幅達七成。
不過,在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楊紅新看來,鋰價難以跌破20萬元/噸:“大家都有利潤,我們也能接受再往下降,但20萬元/噸以下,上游企業積極性又差了,因為拿礦成本在不斷提升?!?/p>
楊紅新預計,“明年年底可能降到35萬元/噸,2024年降到20萬元/噸-25萬元/噸,然后降到20萬元/噸就是個合理價格了?!?/p>
結語:總體來看,鋰供需緊張趨勢很可能會延續到2023年上半年,車企、電池廠、電池材料及鋰鹽企業、礦業巨頭以及一些跨界資本都在搶礦,鋰、鎳、鈷等關鍵礦產的戰略價值進一步凸顯,各方的博弈將更為激烈。與此同時,政策層面也將加大監管力度,推動國內資源加快開發進度,促進電池新能源行業保供穩價,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