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 電池網資料圖
10月3日,澳大利亞鋰礦商Core Lithium宣布,以951美元/噸的成交價完成了首次鋰輝石原礦的拍賣招標,共售出平均品位為1.4%的1.5萬噸鋰輝石原礦。該批礦石計劃于2022年四季度從達爾文港發貨。
資料顯示,Core Lithium是一家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鋰生產商,該公司擁有達爾文港附近的Finniss鋰項目。Finniss項目的鋰輝石精礦年均產能約為17.3萬噸,已成為特斯拉、雅化集團(002497)、贛鋒鋰業(002460)等巨頭的供貨單位。
不同于澳鋰礦商Pilbara(皮爾巴拉)此前拍賣的鋰精礦,本次Core Lithium拍賣的是未經初級加工的鋰礦產品,其鋰含量較低,雜質含量較高。有業內人士指出,本批鋰原礦加工成碳酸鋰的成本至少40萬元/噸。
就在上個月(9月20日),澳鋰礦商Pilbara第九次(年內第六次)鋰精礦拍賣落錘。本次拍賣成交價為離岸價6988美元/噸(SC5.5,以黑德蘭港離岸價為基礎),按鋰含量的比例折算(調整后包括運費),相當于7708美元/噸(SC6.0,以中國到岸價為基礎)。
Pilbara本次成交價較上一輪8月2日的拍賣價6350美元/噸上漲10%;與2021年公司首次進行鋰精礦拍賣的成交價格相比,上漲5738美元/噸,漲幅達到459.04%。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按照90美元/噸的運費測算,再算入加工費、增值稅等事項后,Pilbara此次拍賣鋰礦折合成電池級碳酸鋰的成本約51.3萬元/噸。
數據顯示,繼今年3月份之后,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9月13日重回50萬元/噸,目前仍維持漲勢,國慶節前現貨最高價已突破52萬元/噸。
華西證券認為,碳酸鋰供給最為寬松的階段已經過去,進入四季度,國內青海鹽湖受天氣影響產量下降,下游廠商均有旺季趕工意愿,需求或加速釋放,中國鋰鹽供需結構將進一步緊張,鋰鹽價格有望維持目前上漲態勢,不排除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旺季備貨期出現鋰鹽價格再創新高的可能性。
鋰價高漲之下,再掀“搶礦”熱潮。電池網注意到,僅在最近一個月內,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出手囤礦,投資方不僅有礦企、鋰鹽企業,還有車企、電池企業:
9月28日,雅化集團(002497)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雅化國際擬以200萬澳元(折合人民幣932萬元),認購澳大利亞東部資源有限公司(簡稱“EFE公司”)定增股份。認購完成后,雅化國際成為EFE公司第二大股東。EFE公司擁有豐富的鋰礦資源。
9月27日,為擴大鋰資源布局規模,贛鋒鋰業(002460)公告,擬對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增資9.62億美元,同時擬向鞍重股份子公司江西領能鋰業有限公司增資3億元。
9月25日,澳大利亞礦產勘探和開發公司綠翼資源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與蔚來汽車全資子公司Blue Northstar Limited達成戰略融資交易,以推進阿根廷卡塔馬卡省圣豪爾赫鹽湖鋰項目的勘探計劃,并使蔚來成為公司的潛在合資企業和承購伙伴。根據交易條款內容,蔚來汽車已同意向綠翼支付1200萬澳元(約合5544萬元),以每股0.55澳元價認購21,818,182股綠翼股份(配售);以及根據蔚來的選擇收購安第斯鋰業公司20%至40%的已發行股本的認購期權,后者持有圣豪爾赫鋰礦項目的期權權利?;谀承┘僭O,認購可能行使價格在4000萬美元(約合2.81億元)到8000萬美元(約合5.62億元)之間。按照最高行使期權的價格計算,蔚來在Greenwing上的投資將超過6億元。
除了蔚來,此前,特斯拉、福特、Stellantis集團、大眾、寶馬、通用、雷諾、比亞迪、上汽、廣汽等眾多車企也分別通過簽訂供貨長單/投資等方式鎖定上游鋰資源。
9月23日,LG新能源與加拿大關鍵礦物供應商Snow Lake Resources、Electra Battery Materials Corporation和Avalon Advanced Materials分別簽署了鋰和鈷的供應合作協議,此舉符合LG新能源加強其在北美關鍵電池材料供應鏈的戰略愿景。
9月23日,國城礦業(000688)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四川國城合融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國城嘉華科技有限公司擬分別以4.47億元和4969.73萬元現金收購海南國城常青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100%份額,國城常青核心資產為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48%股權。公司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后,將間接持有金鑫礦業48%股權,從而通過布局鋰礦資源切入新能源產業上游核心領域。
9月21日,宜春比亞迪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宜春比亞迪礦業)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宮清,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非煤礦山礦產資源開采;非金屬礦及制品銷售;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等。宜春比亞迪礦業由比亞迪(002594)、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65%、35%。而在今年8月,比亞迪宣布擬在宜春投資285億元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和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利用生產基地項目。
9月14日,江西金嶺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嶺鋰業”)在江西省宜春市成立,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所屬行業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經營范圍包括礦物洗選加工、電池制造、電池銷售、金屬材料制造、金屬材料銷售、金屬礦石銷售、非金屬礦及制品銷售、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等等。金嶺鋰業的兩大股東為金石資源(603505)和豐城九嶺鋰業有限公司,二者分別持有其51%和49%的股份。今年8月,金石資源在鋰云母提鋰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宣布與九嶺鋰業就瓷土鋰云母選礦回收利用達成合作協議,擬在江西宜春成立合資公司,開展鋰云母含鋰細泥選礦回收業務。
五礦證券日前在研報中分析稱,在全球終端需求向上、中游電池及材料產能全力擴張的支撐下,未來鋰行業仍將延續“資源為王”的態勢。構建鋰資源的供應韌性,應夯實“資源極”。一方面,應加大中國本土優質鋰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力度;另一方面,要為在海外從事資源開發的企業保駕護航。同時,還要重視“技術極”,提高回收率和生產效率,打開資源的豐度,并構建模式清晰的規?;?、高質量的循環回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