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氫能相關企業2675家。其中,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氫能相關企業276家,2021年新增680家,2020年新增499家,2019年新增467家。

燃料電池汽車

今年3月,我國首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發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氫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近日,工信部、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在氫能領域的布局提到包括要開展氫燃料電池研發及示范應用。

隨著頂層設計的不斷加碼,各地氫能產業專項政策也快速跟進,例如,北京市提出,擬在“十四五”時期力爭建成并投運加氫站74座,其中2023年前建成并投運37座,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0000輛。上海市規劃,到2025年,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據國家能源局8月1日在三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正統籌推進加氫網絡建設,截至6月底全國已建成加氫站超270座。

另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1804輛,完成去年全年產量的101.5%。同時,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為1390輛,完成去年全年銷量的近九成。

中信證券認為,2022年下半年,氫能產業支持政策有望疊加,燃料電池示范應用城市群或繼續擴容,政策力度不減,下半年產業鏈上有三大核心環節值得關注:交通領域氫能車產銷量的加速增長及應用的拓展,綠氫市場規模的壯大,以及燃料電池、IV型儲氫瓶等關鍵材料、裝備的國產化新突破。

廣發證券日前也發布研報指出,碳中和政策背景下,氫成為確定性發展方向。氫能的應用場景豐富,當前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早期,未來發展潛力較大。氫能產業鏈不斷發展完善,未來氫能滲透率有望隨能源成本下降而快速提升。

有機構預判,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

近10年來,我國氫能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加

8月8日,企查查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氫能相關企業2675家。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氫能相關企業276家,同比減少18.34%。

近10年來,我國氫能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加。2017年新增氫能相關企業228家,同比增長35.71%。2018年新增307家,同比增長34.65%。2019年新增氫能相關企業467家,同比增長52.12%。2020年新增499家,同比增長6.85%。2021年新增680家,同比增長36.27%。

氫能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以437家氫能相關企業排名第一。江蘇、山東分別有232家、195家氫能相關企業,位居前三。此后依次為北京、河北、上海等省。

氫能

從城市分布來看,深圳以207家氫能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北京、上海分別有氫能相關企業185家、177家,排名前三。此后依次為蘇州、武漢等城市。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氫能
新能源
加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