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6月,中國三元前驅體總產量為35.9萬噸,同比增加97%,環比2021年下半年僅增加8%。預計下半年中國三元前驅體產量44.6萬噸,同比上漲34%。

2021年7月-2022年6月SMM三元前驅體產量 數據來源:SMM

2021年7月-2022年6月SMM三元前驅體產量 數據來源:SMM

2022年1-6月,中國三元前驅體總產量為35.9萬噸,同比增加97%,環比2021年下半年僅增加8%。

2022年上半年中國三元前驅體產量同比增幅較高,上半年月產量均在5萬噸以上,其中一季度月產量均在6萬噸左右。

1-2月春節期間,動力市場需求仍旺,除部分小企業春節放假1-2周,其他頭部前驅體企業均保持較高開工率,滿足下游訂單需求;3月頭部前驅體新產能投放速度較快,產量達到歷史高點(6.4萬噸),疊加海外動力需求增量,前驅體出口量也環比增加。

但二季度受長三角疫情影響,車企供應鏈受影響,某頭部車企停產2個月,車企產量大幅減少,對三元前驅體企業訂單下滑,4-5月產量下降嚴重。

6月疫情減弱,車市快速恢復,三元前驅體產量再度恢復,疊加頭部前驅體企業為中報沖量,6月產量再次超過3月,達到6.7萬噸。

另一方面,春節后鋰價大漲,消費及小動力市場價格敏感度較高,對價格上漲接受度較低,采購意愿減弱,疊加二季度疫情影響,上半年消費市場需求清淡。

總體來看,除4-5月受不可控因素影響(疫情),國內外動力市場趨勢向好,三元前驅體產量基本保持逐月增加。

上半年產量過2萬噸的企業共有5家,CR10為84%,CR5為71%,集中度與去年基本相同。

SMM預計下半年中國三元前驅體產量44.6萬噸,同比上漲34%。

2022年上半年和2021年中國三元前驅體產品結構對比 數據來源:SMM

2022年上半年和2021年中國三元前驅體產品結構對比 數據來源:SMM

從產量結構來看,2022年上半年高鎳占比增加,其中8系及NCA產品占比增加主要來自海外市場,海外動力市場對高鎳進程推動速度加快,此外電動工具領域更傾向于使用NCA產品。

預計下半年海外市場繼續發力,高鎳占比或繼續提升。

此外5系占比減量明顯,主因上半年消費市場需求疲軟,主要需求產品為5系,疊加原料價格波動,5系常規產品性價比大幅下降,企業開始轉換為6系偏比例產品。

此外動力市場也逐漸從5系產品切換至6系高鎳偏比例前驅體,其能量密度更高,單瓦時成本下降,下半年預計繼續替換5系產品。

2022年上半年中國三元前驅體TOP5生產商市占率 數據來源:SMM

2022年上半年中國三元前驅體TOP5生產商市占率 數據來源:SMM

2022年上半年三元前驅體TOP5市占率為71%,頭部5家企業仍與去年一致,為中偉、格林美、邦普循環、華友鈷業及金通儲能,產業集中度基本與去年一致。

此外2022年市場新增產能較多,如中偉廣西基地預計今年可投產18萬噸,邦普的福建基地預計今年投產10萬噸,格林美預計年底前在福建基地擴產8萬噸等,疊加金通儲能、容百新能源、光原鋰電、佳納能源、科隆新能源等多家前驅體企業均計劃在今年新增產能。

由于今年三元市場受鐵鋰積壓及疫情的雙重影響,產量增速不及預期,預計全年同比增速在35%左右。

而前驅體企業產能釋放速度較快,特別是頭部前驅體企業放量速度遠超過去,市場產能過剩問題已顯露。

頭部前驅體企業客戶綁定較深,上游鎳鈷資源鎖定量大,產能利用率高降低成本,預計頭部企業未來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增強,相反中小前驅體企業因缺乏大客戶綁定、基本無上游鎳鈷資源,疊加無資金擴產,長期來看或將淪為代工廠或陸續退出前驅體市場。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三元前驅體
鋰價
鎳鈷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