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泡沫何時破滅,資本游戲總會存在獲利者,入股寧德較早的投資機構已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何時選擇離場,誰也不知。

鈉電池

紅極一時的鋰,終于迎來了新對手鈉!它們在電池江湖和資本市場上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因為鋰電,寧德時代兩年多股價漲650%,市值突破萬億,賬面現金超700億元。那么,因為鈉,會再造一個“新”寧德時代嗎?

7月29日,寧德時代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受此消息影響,當日公司股價上漲6.05%,收盤報價556.80元/股,當天,相關概念股也應聲大漲。

不過,剛剛狂歡一日后,寧德時代股價就開始下挫。7月30日和8月2日,該股盤中均發生波動,一度跌超3%,但在尾盤的時候均有拉升,8月2日報收552.00元/股。

產業鏈尚未形成

將鈉離子作為電池正極的技術路線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曾提出。就在上周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發布會上,寧德時代研究院副院長黃起森稱,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仍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但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最突出的優勢在于它的儲量大、成本低。

鈉在地殼中的含量為2.47%,鋰則為0.0065%。根據中科海納數據,鈉離子電池材料成本比鋰離子電池低30%-40%。

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研發,對我國而言,還有儲量優勢。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鋰資源約8600萬噸,南美洲“鋰三角”區鋰資源占比約60%,而中國僅占6%。此外,中國2020年的鋰原料自供率為32%,換言之,中國鋰鹽生產原料近七成需要從國外進口,價格風險極高。據寧德時代介紹,鈉離子在低溫性能和快充方面占據優勢,且相較鋰離子更加穩定,安全性更高。

雖然優點很多,看起來新電池藍圖很美好,但鈉離子電池的缺陷也同樣明顯。北方工業大學企業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離子電池要低,電芯單體密度也不及后者。它的最高循環次數是1500次,小于磷酸鐵鋰電池的6000次、三元鋰電池的3000次,因此使用壽命更低?!?/p>

張翔還補充道:“由于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低,不滿足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同樣達不到國家最低能量密度標準,因而暫時無法大規模裝車?!?/p>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寧德時代推廣的鈉離子電池聲勢浩大,但并未獲得其他大廠商的跟風。比如,LG化學、三星、比亞迪這些國內外頭部動力電池廠商,它們并未對鈉離子電池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且他們均有各自的特色技術路線。

記者注意到,目前只有個別中小企業進行了跟風。比如,2020年9月,中科海納已實現鈉離子電池的量產,電芯產能可達30萬只/月;今年5月,格林美表示,已完成對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研發,并送至下游客戶測試;鵬輝能源也透露,公司已做出鈉離子電池樣品,6月份進行中試,預計年底前批量生產;6月,欣旺達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稱,其擁有鈉離子電池補鈉的辦法、鈉離子電池及其制備方法等多項專利。

國際市場發力難

新技術雖為寧德時代造了一波聲勢,但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在。比如,仍面臨國際市場難突破、毛利率下滑等困境與風險。

國際布局不完善是寧德時代最突出的短板。根據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數據,自2018年到2020年,國內市場裝機量分別占據寧德時代總裝機量的99%、86.1%、91.05%。

然而,從國際市場看,寧德時代是落后于國際同行的。

比如,隨著歐洲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的持續加大,其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發展春天。2019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自2015來首次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主力。國外數據網站EV Sales Blog披露,2020年,歐洲新能源乘用車登記數量超過136萬輛,同比上漲142%。

歐洲市場的崛起,無疑給高度依賴國內市場的寧德時代帶來不小壓力。雖然寧德時代在2018年表示將在德國建造第一家海外工廠,計劃今年投產,但其宣稱的投資2.4億歐元建成14GWh的產能遭受質疑,且德國工廠建設進度如何仍舊未知。

目前,正因為國際市場布局滯后,寧德時代被韓國鋰電巨頭反超。寧德時代最大對手之一LG新能源在全球布局更加完備,除在韓國本土外,LG新能源在南京、無錫、美國、波蘭均設有生產基地。近日有消息稱,LG新能源將攜手現代汽車,計劃投資11億美元,在印尼建設東南亞首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2020年12月,為專攻電池領域,LG新能源從LG化學電池事業部分拆獨立。事實上,早在2009年,LG化學就展開對全球市場的布局,手握韓系、日系、歐系、美系車訂單,在世界20大汽車品牌中占席13家。

毛利率持續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寧德時代急于發布新產品的一大動因在于毛利率持續下滑。

從寧德時代年報信息看,2016年至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3.70%、36.29%、32.79%、29.06%、27.76%。

毛利率的下降,一方面可歸因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造成成本壓力;另一方面,主流整車廠如大眾、戴姆勒、特斯拉等,紛紛開始建設自己的動力電池生產線,原本上下游間的合作,極有可能演化為激烈競爭。

技術迭代風險是寧德推新的另一大原因。寧德時代曾在年報中表述,作為新興行業,鋰離子動力電池行業技術更新速度較快,發展方向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如不能始終保持技術水平行業領先,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將受影響。

張翔告訴記者,“除了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還存在很多發展技術路徑,包括固態電池、燃料電池,未來仍存不確定性?!?/p>

此外,寧德時代近期與中航鋰電“對簿公堂”的事情也被外界所關注。業內認為,當前正值中航鋰電籌劃IPO之際,寧德時代突然借“專利侵權”發難這家新企業,實際上反映了寧德時代對同業競爭和市場地位的一種未雨綢繆的焦慮。

8月2日下午,中航鋰電發布聲明稱,公司于當天收到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關于寧德時代起訴公司的兩份《民事起訴狀》((2021)閩01民初1995號、1996號)。

機構重倉存變數

寧德時代的快速成長其實離不開資本市場的炒作。在今年5月底,寧德時代股價盤中創435.57元歷史新高,問鼎萬億市值。目前,寧德時代股價已逾500元/股,總市值仍高達1.3萬億,靜態市盈率超200%。

不過,新能源泡沫和公募基金抱團重倉,也讓市場嗅到了寧德時代的高估值風險。截至二季度末,寧德時代成為機構第二大重倉股,被1300余只基金重倉,持倉市值高達1242億元,僅次于茅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6日,寧德時代大宗交易成交2.2萬股,成交價為438元,低于收盤價近兩成。

業內認為,不管泡沫何時破滅,資本游戲總會存在獲利者,入股寧德較早的投資機構已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何時選擇離場,誰也不知。

另外,高瓴資本也是一大贏家。2020年8月4日,高瓴認購寧德時代新股100億元,成為后者第九大股東。根據目前股價,高瓴已經浮盈約200億元。

數據顯示,2016年,招銀國際及其旗下的招銀叁號、招銀動力參股寧德時代。2020年4月至9月,招銀叁號和招銀動力,總共減持寧德時代2658萬股,套現超40億元;2020年9月,招銀國際減持2600萬余股,套現約40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招銀系三家投資機構持股數量仍超兩億股,賬面價值逾1000億元。

記者注意到,除了電池行業主業,賬戶現金流超700億的寧德時代,也在試圖搞投資,其多元化布局正在發力,比如近期布局了壽險、汽車、芯片、半導體、LP私募等。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鋰電池
寧德時代
鈉電池